1月19日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节能环保政策的要求,加大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绿色信贷的支持力度,银监会和发改委联合发布《能效信贷指引》(下称“《指引》”),从能效信贷的定义、服务领域、风险控制、激励机制等方面细化,规范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能效信贷。
银监会和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均表示,当下经济的转型升级要从节能减排入手,《指引》旨在加大对节能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提高银行支持能效信贷的意识,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流程,以保障能效信贷规范发展。
“以前银行为企业提供融资未能从企业能源效率的角度评估,该《指引》的发布也是为了培养银行这方面的意识,即让银行主动从能源效率的角度考虑,将来在为企业做项目融资、资产评估时,需要做能源效率筛查。”银监会统计部副主任叶燕斐说。
能效信贷难点多
所谓能效信贷,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支持用能单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效率而提供的信贷融资。
能效信贷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用能单位能效项目信贷,即节能项目由用能单位直接投资、运作,银行业金融机构向用能单位提供信贷支持;另一个则是合同能源管理信贷,由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合同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用能单位设计、投资和运作节能项目,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的方式与节能服务公司分享合理利润,节能服务项目是项目的投资人和借款人。
“因此,由于信贷方式的不同,导致借款人和用款人有时不统一,节能收益就需要先从用能单位转到节能服务公司,再由节能服务公司向放款人还款,这就加大了信贷交易结构的复杂程度。”叶燕斐说。
除了交易结构复杂外,上述人士还表示,由于能效信贷项目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使得其风险控制的难度亦不小。比如对于节能量的测算,首先要摸清节能基准是多少;节能量转化为节能收益时也难测算,不仅因为节能量难估计,节能单价(即能源价格)也是波动的,加之有些节能项目会有政府补助或免税措施等,都加大了收益估算的难度。此外,当借款人是节能服务公司时,由于其通常属于轻资产公司,抵质押物较少,在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借款时也需做抵质押物方面的创新。
针对能效信贷的风险点,《指引》分别从贷款要素、尽职调查、节能技术和效益评估、质押登记等方面出发,对能效信贷业务中的风险点提出审查要求。
其中,在能效项目的准入方面,《指引》要去,能效项目所属产能应符合国家区域规划政策、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准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对项目技术风险和节能效益进行评估,重点分析项目实施是否具备实施专项技术能力和同类项目施工经验,项目是否存在竣工风险;预测、评估节能效益的方法是否审慎、科学、合理;用能单位及时支付节能收益的承诺是否具有约束力,项目经济性能否有效实现等。
建筑节能潜力大
对于能效信贷的重点服务领域,此次《指引》予以明确,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以及其他与节能项目、服务、技术和设备有关的领域被列入重点服务目标。
“交通运输节能的测算标准已日趋成熟,工业节能的很多项目因为涉及‘两高一剩’产业,信贷投放规模受到限制,因此我们行今年主推的能效信贷领域是在建筑节能方面。”浦发银行[1.55% 资金 研报](600000)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上述人士进一步解释称,受到房地产不景气的大背景影响,新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即使是有节能环保的“噱头”,银行放贷也较为谨慎,因此,所谓的主推建筑节能的能效信贷,也主要涉及对既有楼宇的节能改造。
叶燕斐也表示,目前监管部门也将建筑节能作为优先节能领域。数据显示,我国建筑能耗占资源总能耗的比重仅20%左右,欧美国家这一比例为35%左右。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提速,我国建筑能耗占比将不断上升,随之带来的建筑节能潜力也越来越大。
至于监管部门下一步会如何推动类似防火保温板等环保材料的能效信贷发展,叶燕斐表示,将会推动绿色金融债,并探索与小微金融债一样,适当放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的风险权重、不计入存贷比统计口径等。积极探索能效信贷担保方式创新、探索以能效信贷为基础资产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等。